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在满院子晾衣绳上纷纷扬扬的各色衬衫、花布衫、工装裤,与院子里起伏不断的“匀一匀”吆喝声中,这一场来势汹汹的涨价风波戛然而止。
小饭馆的生意慢慢恢复,顾客们捧着碗,满心满腔的满足——就是这一口麻辣热烫的滋味,才是他们最喜欢的,这才够劲儿! 热乎乎的美食吃到肚子里,客人们话匣子也敞开了。
有人说起了小饭馆的豆腐,之前副食店供应收紧,机制豆腐都不给卖,但黄豆没受到太多影响,不少人怀揣着“囤货”的心思,在小饭馆里头买了夏娟推的石磨豆腐回家,这会儿给出了五分好评—— “那豆腐我也不怎么会做,想着就简单点吧,添了点青瓜烧了一锅汤,家里头正好囤了一大堆青瓜,天天吃,吃得眼睛都发绿,我还以为没人愿意吃,谁知道汤一上桌个个都在抢,豆腐就不说了,连带着青瓜味儿的汤都喝得一干二净!小孩跟我说,妈妈你天天做豆腐汤,我天天都愿意吃青瓜!” 另一个客人也附和:“就是,我妈都八十多了,牙口不好,东西给她炖烂一些,她嫌弃没有滋味像在吃糊糊,要是有口感呢,她又咬不动生闷气,我就天天换着花样做豆腐菜,我妈喜欢得不得了,说她好多年没吃过味道这么正宗的石磨豆腐了,来家里做客的亲戚知道了,还问我买呢!” 众人七嘴八舌,有的称赞夏娟豆腐推得地道美味,离了这家小饭馆都找不着替代,有的调侃这豆腐是“囤货神器”,家里什么多,就拿什么和豆腐一起烧,指定家里都爱吃。
说着说着,外头排队轮到了一个穿工装的男人,正站在菜单面前打算点菜,忽然“哎”了一声,拍了下桌子边坐着低头吃饭的男人肩膀。
“这不是董辉吗?怎么跑店里来吃了,我记得你之前说这东西很简单,用不着专门下一趟馆子呀?” 说话的这人叫大刘,是灯泡厂的技术工人,特别爱吃小饭馆的麻婆豆腐,经常打包回去给老婆孩子一起吃,董辉就是他“安利”来这家店的。
当时对方特别淡定地跟他说,这麻婆豆腐一点难度没有,还问店老板能不能单独卖豆腐,那之后,店里才挂上了“零售豆腐,一斤一毛”的牌子。
大刘可没忘记董辉说得多么信誓旦旦,他还等着试试这位董大厨的手艺呢,谁知道下了班人就不见了,竟然是溜来针织胡同吃小饭馆。
大刘调侃:“董辉,你不会是怕有人和你抢吃的,故意忽悠人吧。
” 董辉万万没想到会在这里碰到同事,他咳咳两声,手里的勺子“啪嗒”一下掉回碗里:“……咳,我就是换个口味!” 他是灯泡厂的技术骨干,平时没什么爱好,不抽烟不喝酒,就喜欢琢磨厨艺,和嘉陵厂的黄燕燕一样,他也是被大刘给“忽悠”来的。
但两人又完全不同,黄燕燕吃了之后是彻底被宋明瑜这个年轻姑娘的手艺给折服了,之后哪怕于荣芳不说来,她自己也主动带着姐妹们呼朋唤友地过来吃一顿。
董辉呢,他会下厨,麻婆豆腐好吃归好吃,他却觉得自己吃了不少次,已经找到了关窍,那就是手工推出来的石磨豆腐。
店里刚把单独售卖的豆腐摆出来,董辉豪气地一挥手,买了五斤回去。
……然后他就做砸了。
董辉坐在家里是左想右想,怎么想都想不明白是哪一步出了问题,他嘴巴又不是不会分辨味道,不就是加点豆瓣酱,加点辣椒,再来点花椒炖一下子吗? 怎么店里那姑娘做起来就是麻辣鲜香,让人欲罢不能,他做出来的麻婆豆腐,连他老婆都不乐意赏脸。
还怪他乱花钱:“一斤豆腐一毛钱,你这五斤就是五毛……你拿五毛钱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
哦和四年前相b,苏夏唯一没有长进的大概就是那三杯就倒的酒量。醉意朦胧,光影模糊,她似乎看见了一张熟悉的脸。“啧,你还要盯着人家看多久?熟人啊?”“就看看,不认识,”苏夏回头,笑意不减,“小哥哥?拜托,他这个年纪你都可以叫声叔叔 /
以剑作画,青年张禾只求无愧本心,拔剑无悔。他喜欢美好的存在,所以女人从来都不会影响他拔剑的速度。/
秦谨之生日这天,有朋友在他家见到了邢窈。大家都默认他只是做做样子应付家里长辈,殊不知这两人其实早就搞到了一起。朋友们刚走,邢窈就被秦谨之掐着腰从后面顶得两腿发软跪都跪不住。秦谨之和邢窈睡了一次又一次,才知道她每一次深 /
娇妻出轨实录:步步险情(婚外诱惑) /
千叶春子,新进职场小助理一枚。负责给已成团的六位王子殿下做后勤工作。六人表面光鲜亮丽,私下里的随心日常着实让小助理头疼。好不容易熬到新的帮手出现,自己终于可以功成身退,提前进入退休大业中。 /
为了体验一把成为富婆的快乐,我包了一个小白脸。小白脸要身材有身材,要脸蛋有脸蛋,倒在沙发上的样子就好比一大滩豹豹饼。我很满意,并决定和小白脸原地结婚。——————某禅院家知名不具0咒 /